在職場中,您是否有聽過【四大計畫】呢?為保障勞工的身心健康,勞動部制定了許多健康保護計畫,而其中有四個法規中也有明訂企業須按規定實施的計畫,將之稱為【勞工健康保護四大計畫】,以下分別簡介,文末也提供勞動部的計畫指引:
一、人因性危害預防計畫

- 目的:預防職場造成肌肉骨骼疾病
- 法規依據: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、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-1 條…(僅列出代表法規)
所有的工作類型,不管是靜態作業、勞動工作等,都有可能產生相對應的肌肉骨骼問題,例如辦公室作業也可能有肩頸痠痛、手腕疼痛;從事負重工作可能造成腰椎、肩膀、手腕傷害等。為早期發現員工肌肉骨骼問題,醫護團隊會評估其工作姿勢、工作量等是否會加重其問題,並據以做工作現場改善或工作限制等措施。
例如:
- 辦公室工作員工如有肩頸痠痛問題,臨場健康服務可針對工作桌子、螢幕高低位置等進行改善建議。
- 高重複性或負重作業,則可透過人因性評估工具(例如關鍵指標法KIM)來評估工作的人因性危害風險,並據以改善。
- 延伸閱讀:職業性旋轉肌袖症候群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二、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計畫

- 目的:避免長時間工作、輪班、伴隨緊張工作等等異常工作負荷量造成員工過勞
- 法規依據: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、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-2 條…(僅列出代表法規)
醫護團隊藉由計算員工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,考量其工作負荷、掌握其職業可能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並據此做為員工醫療上的建議,或其在公司中工作上的調配建議,以降低員工因腦心血管疾病產生的風險。
例如:
- 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員工,若加班時數過長,綜合評估是否會有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高風險,根據其狀況做醫療建議或加班限制,避免其促發腦心血管相關疾病。
- 伴隨緊張的工作環境,合併員工的過勞量表分數過高,也需視情況給予工作或醫療建議,避免過勞情形。
- 延伸閱讀:高血壓的標準與預防
- 延伸閱讀:糖尿病的診斷標準,您有定期檢測嗎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三、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

- 目的:預防職場中言語、肢體、心理暴力,以及性騷擾事件等發生
- 法規依據: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、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-3 條…(僅列出代表法規)
避免員工在工作場所遭到職場暴力,包含身體暴力、精神暴力、性騷擾、性侵害等,採取語言、心理、肢體暴力預防措施,並在公司中建立相關通報機制,使不法侵害情事能盡早處理和協調完成。此外,醫護人員也會定期關懷員工身心靈狀況,提供有需求的員工諮商服務。
例如:
- 員工在職場遭受職場霸凌,除建立通報機制及早通報處理外,後續的諮詢與工作調整也需臨場健康服務醫師進行協助。
- 工作環境有容易產生不法侵害的危險因子(例如陰暗角落、無保全看守等),需針對此做出預防措施。
- 同仁有違反《跟蹤騷擾防治法》情事,必須協助處理,積極聯繫警察單位調查。
- 延伸閱讀:跟蹤騷擾禁止!快速剖析《跟騷法》
- 延伸閱讀:職場霸凌怎麼辦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四、母性健康保護計畫

- 目的:針對預備懷孕、懷孕中、產後一年、哺乳階段女性員工進行健康保護,避免職場危害造成母親與嬰兒的健康危害
- 法規依據:職業安全衛生法第30、31條…(僅列出代表法規)
了解工作場所的各式危害,協助女性員工調查在懷孕生產各階段(包含懷孕中、分娩未滿一年、仍在哺乳、或者計畫懷孕),其工作場所是否會有對寶寶造成不好的影響及危害,並協助工作環境改善或調配工作內容。
例如:
- 懷孕女性的工作場所中若有噪音、游離輻射、某些母性危害化學物質暴露,應根據環境測量數值,判斷其母性健康風險。如果作業場所空氣中化學物暴露濃度超過容許暴露標準的1/2以上,則立即採取各種工程方法,如取代或製程改善、增加排氣等,如無法改善,應告知女性員工可能之危害,並調整其工作。
- 懷孕階段若有輪班作業,且有夜班,需嚴格禁止,班別以白班為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四大計畫指引:
①人因性危害計畫預防指引 (初版, 2015/7)
②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 (第三版, 2022/8)
③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指引 (第二版, 2019/4)
④工作場所母性健康保護技術指引 (第二版, 2021/2)

好專業喔😍太帥了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