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烈日炎炎,對於戶外工作者來說,也是一大考驗。
為了保護戶外工作者在高氣溫之下工作的安全,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針對高氣溫戶外工作者頒布「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」,以下用圖文描述其內容。
高氣溫戶外作業是什麼?

於溫度較高時之戶外作業,例如營造作業、道路作業、電線杆維修、農事等等
- 特別注意!高氣溫作業 ≠ 高溫作業(鍋爐、熔煉、燒窯等)
兩種工作者所受的規範不同,可參考「高溫作業」
熱危害風險等級
針對戶外工作者的熱指數等級,依「溫度」及「相對濕度」所對應之熱指數值,劃分4個等級,每個等級有不一樣的建議措施。
熱危害風險等級計算:可參考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

特殊情況
1. 陽光直接照射下進行作業or穿著不透氣厚重或抗滲透性防護衣物作業者:
「熱危害風險等級」應提升一級,並依提升後之風險等級採取對應措施。
例:原本處於熱危害風險等級第三級的勞工,若於陽光直接照射下進行作業,則提升熱危害風險等級至第四級,避免使勞工從事戶外作業。
- 熱危害風險第4級:除有緊急救援之需要外,不得使勞工從事該作業。
2. 從事重體力作業時:
應綜合考量勞工體能負荷,減少其作業時間,給予每小時至少20分鐘之充足休息,並依各熱危害風險等級,採取對應之相關措施,且應視不同風險等級適當調整作息時間。
- 熱危害風險第4級:不得使勞工從事重體力作業。
高氣溫作業管理建議



總結
台灣處於熱帶嶼亞熱帶地區,夏天時天氣非常炎熱,為避免工作中之熱危害,事業單位請務必注意以上原則,工作者也請務必注意多喝水、適時休息、散熱,若有身體不適請務必休息並求救,必要時盡速送醫,避免憾事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