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的標準與預防(2022/5)

您知道高血壓的標準數值嗎?先別急,在這個月開始,標準調整囉!建議您往下看完。

文末附上:血壓量測衛教單張

今年5月(2022/5),中華民國心臟學會&台灣高血壓學會發表之高血壓指引,正式將高血壓的定義從140/90 mmHg調整為 130/80 mmHg

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(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, ACC)、美國心臟學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,AHA)就已將高血壓的標準調整為≥ 130/80 mmHg,取代了之前的140/90 mmHg,其主要根據「SPRINT」(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)研究結果,大致結論為:

針對心血管風險高但無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,收縮壓嚴格控制在120 mmHg 以下,比起僅控制在140 mmHg 以下,可更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以及全死因死亡率,儘管強化降壓治療引起部分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。

當時台灣並沒有跟進這樣的調整,主要考量包含:

  • 「SPRINT」研究是美國與波多黎各的研究,包含的華人很少。
  • 該研究收案皆為「高風險」患者,針對低風險的一般族群是否通用,
  • 積極降低血壓組有發現副作用機會上升。

直到2021年8月,由台灣與中國合作的STEP trial(Strategy of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)結果發表於NEJM。針對亞洲60-80歲高血壓患者,結果顯示:積極將收縮壓控制在110-129 mmHg 比控制在130-149mmHg組,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顯著降低,風險比為0.74。

根據這項研究,2022年5月中華民國心臟學會&台灣高血壓學會發表之高血壓指引,正式將高血壓的定義從140/90 mmHg調整為 130/80 mmHg,而量測血壓建議以’’居家血壓’’為準,若有超過此標準,建議您就醫,與醫師討論治療喔!

為什麼要控制血壓?

可怕的不是血壓數字高,而是他引發的併發症,常見的併發症如下

  • 心血管疾病: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、主動脈剝離
  • 腦部疾病:腦部出血性中風、高血壓性腦病變
  • 腎臟疾病:腎功能下降,甚至腎衰竭
  • 眼部病變:視網膜出血、黃斑部水腫

血量測量:722原則

目前最建議的血壓量測方式為【722原則

  • 連續7天(天天量)
  • 每天2回(早上起床一小時內,晚上睡前一小時內量測)
  • 每回2次(早上量2次、晚上量2次,每次間隔1分鐘)

用藥建議

若您有以下危險因子:

  • 年紀≥65
  • 男性
  • 血脂異常
  • 抽菸
  • 家族早發心臟病史(<50歲)
  • 妊娠高血壓或子癲前症

以上危險因子<3項,建議超過140/90 mmHg時需接受藥物治療

以上危險因子≥3項,建議超過130/80 mmHg時需接受藥物治療

若您有早發性心臟病、末期腎病變第4期、糖尿病合併器官受損等,建議藥物控制在120/80 mmHg以下

高血壓的預防(SABCDE)

  • S-sodium restriction減鈉(低鹽飲食),避免高鹽分與醃製食品
  • A-alcohol limitation限制飲酒,建議每周小於100克酒精
  • B-body weight reduction減重,目標控制BMI小於24,每減少1公斤血壓約可下降1 mmHg
  • C-cigarette smoking cessation戒菸
  • D-diet adaptation飲食控制,可遵循Dash飲食
  • E-exercise adoption運動,建議每周至少3次,每次30分鐘,有氧與阻力訓練皆可併行。

總結:

若您的’’居家血壓’’超過130/80 mmHg,建議您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,減少併發症的發生,保持健康。

 附件:血壓量測記錄表 

參考文獻:

  1. SPRINT Research Group, Wright JT Jr, Williamson JD, et al. 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-Pressure Control [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 Engl J Med. 2017 Dec 21;377(25):2506]. N Engl J Med. 2015;373(22):2103-2116.
  2. Chu PJ. Trial of Intensive Blood-Pressure Control in Olde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. N Engl J Med. 2021;385(27):2589.
  3. 2022 Guidelines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Taiwan Hypertension Socie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– A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f the Hypertension Committee and the Guideline Committee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Taiwan Hypertension Society

➨Fb文章連結

<關於作者>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