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保育員的潛在職業危害

過去曾有至動物收容機構做過職業病危害訪視,本次用職業醫學「五大類危害」來談談動物保育員的職業危害:

1.人因性危害

搬運重物,例如搬運飼料、糞便、乾草堆、抱動物等等,這些動作可能包含高負重、不自然的姿勢等,導致腰椎、上肢肌肉骨骼方面等傷害。另外工作環境濕滑、有高度落差等,也可能導致跌倒、墜落傷害事故。

2.生物性危害

動物抓、咬,抑或是接觸排泄物、體液等,都可以造成感染性疾病。照顧野生牛、羊動物的保育員有可能接觸到布氏桿菌症、貝氏考克斯菌,照顧鳥類的保育員有感染鸚鵡熱、禽染感的風險、照顧大象與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可能有結核病的風險,照顧哺乳動物會有狂犬病風險。許多哺乳類動物的排泄物都可能藏有鉤端螺旋體、弓漿蟲等,會造成人類感染。另外,接觸動物排泄物、毛髮等也可能導致過敏性疾病例如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過敏性皮膚炎等等。

3.化學性危害

幫動物麻醉時,可能會吸入麻醉氣體,另外動物生活空間的定期消毒、殺蟲等,可能造成皮膚與眼睛刺激、神經性危害、甚至母性健康危害等。牛羊等動物的排泄物可能也含有高濃度的氨、硫化氫等,短時間大量吸入可能造成肺炎、支氣管炎中樞神經麻痺,甚至死亡

4.物理性危害

夏天時忍受高氣溫環境、企鵝館或北極熊館等要忍受低溫環境、夜行動物區會有光線不足造成的眼睛傷害。若要幫動物做X光檢查,可能有游離輻射暴露風險。

5.心理學危害

被動物攻擊的恐懼、照顧的動物生病死亡等,都會造成心理性危害。

保障法規

  • 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》第26-1條:

1.雇主使勞工於獅、虎、豹、熊及其他具有攻擊性或危險性之動物飼養區從事餵食、誘捕、驅趕、外放,或獸舍打掃維修等作業時,應有適當之人獸隔離設備與措施。但該作業無危害之虞者,不在此限。

2.雇主為前項人獸隔離設備與措施時,應依下列規定辦理:

一、勞工打開獸欄時,應於安全處電動控制為之。但有停電、開關故障、維修保養或其他特殊情況時,經雇主或主管在現場監督者,得以手動為之。

二、從事作業有接近動物之虞時,應有保持人獸間必要之隔離設施或充分之安全距離

三、從獸舍出入口無法透視內部情況者,應設置監視裝置

四、勞工與具有攻擊性或危險性動物接近作業時,有導致傷害之虞者,應指定專人監督該作業,並置備電擊棒等適當之防護具,使勞工確實使用。

五、訂定標準作業程序,使勞工遵循。

六、其他必要之防護措施。

職業待遇

保育員職稱其實是「技工」或「工友」,領中央統一薪餉,上限35770元,動物園的技工多了危險職務加給,採分級制1800、2200、2500元。受限於法規,已經超過30年沒調漲薪資QQ。

總結:動物保育員有許多潛在職業危害,待遇卻沒有隨著危害而逐步調整,希望相關單位多加重視,感謝對動物保育員與動物福利關心的所有人們。

Reference

Mobo BHP, Rabinowitz PM, Conti LA, Taiwo OA. Occupational Health of Animal Workers. Human-Animal Medicine. 2010:343–71. 

<關於作者>

發表留言